文章

搶救AED全國密度第二的急救缺角,企業捐AED挹注花蓮4原鄉


花蓮縣政府與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舉辦AED捐贈典禮。

 

即使花蓮縣AED密度全國第二,平均每10萬人有64.7台,僅次於離島的連江縣,但花蓮縣偏遠地區、山地鄉數量卻遠遠不足。12月27日第一產物保險與中興保全集團響應捐贈四台AED,建置在秀林鄉加灣文化健康站、富里鄉鐵份文化健康站、壽豐鄉溪口文化健康站與玉里鄉公所,除了藉此拋磚引玉呼籲各界投入資源,更重要為原鄉部落打造安心場域而盡一份心力。

建置4台AED,秀林、富里、壽豐、玉里受惠

為推廣偏鄉AED建置,花蓮縣政府、第一產物保險、中興保全集團與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12月27日共同舉辦「原鄉部落AED自動去顫器捐贈典禮」,四台AED將被裝設在花連縣秀林鄉加灣文化健康站、富里鄉鐵份文化健康站、壽豐鄉溪口文化健康站與玉里鄉公所服務當地居民,並呼籲更多善心企業或個人重視偏鄉緊急救護資源不足問題,積極呼籲各界能投入資源,幫助更多偏遠部落打造成為安心場所。

 

花蓮縣AED密度全國第二,偏鄉仍缺很大

花蓮縣政府指出,雖然花蓮縣AED密度全國第二,平均每10萬人有64.7台,但若考量到AED布建原則,花蓮縣的偏遠地區、山地鄉數量仍遠遠不足。花蓮縣政府除了已爭取經費在偏鄉部落建置AED,也希望社會企業或個人效法第一產物保險與中興保全集團響應捐贈,讓公眾AED建置更普及,緊急救護資源(如AED等)能在黃金救援5分鐘內抵達現場,更多偏鄉部落能成為安心場域的涵蓋範圍,一同創造更安全安心的生活環境。

長期投入關懷長者與健康照護議題的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另捐贈一套公眾健康站在秀林鄉加灣文化健康站。

 

累積捐贈15台!第一產物保險堅持做對的事

秉持著「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精神,長期且持續地致力社會公益活動的第一產物保險得知偏鄉AED捐贈活動時,立即向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表達贊助意願,第一產物保險全台捐贈的AED目前已累積到15台。第一產物保險表示,對的事情,他們會持續做下去,也呼籲更多企業共同響應。

 

雲端追蹤長者血壓,中保加贈公眾健康站 

長期投入關懷長者與健康照護議題的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另捐贈一套公眾健康站在秀林鄉加灣文化健康站。居民量完血壓後,資料自動上傳雲端健康雲,把每天的血壓數值紀錄數位化,且因為長期的數據累積更容易判讀出生理數值的趨勢化,而該區域山地醫療巡迴或長輩自行回診,就能參考這些連續性的血壓紀錄,用雲端科技讓部落距離與醫療資源不再遙遠,醫療院所的醫師在醫院就能掌握病人的健康狀況,達到「平時重健康管理、緊急時取用AED!」

 

認識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

為中興保全集團設立的基金會,目前全台AED目前有40位成員具有專任法定急救講師資格,領有EMT(緊急醫療技術員)初級與進階資格、專業護理師等,累積救護相關證照超過70件。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指出,為做好CPR與AED教育訓練課程,不僅具有急救資歷的講師充足,教具也相當充分,完全符合政府公告的每場師生比(師生比為1:10)與教具比(教具比1:5),每年開辦的CPR與AED訓練課程均有100場以上。

 

民眾若想更瞭解AED,請電洽0800-885-095

企業捐贈AED進駐台東偏鄉,盼部落猝死遺憾不再發生

台東縣政府與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聯手一起守護偏鄉,希望達到「人人都會CPR、處處都有AED」的目標,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這次共捐出5台AED,分別放置在真柄文健站、長光文健站、新服文健站、桃源文健站與巴布麓文健站,為台東部落老人打造安全的生活環境邁向一大步。

台東縣政府與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舉辦AED捐贈典禮。(左至右:中興保全立偉電子總經理洪培修、台東縣政府原住民族行政處處長吳慧琴、中保台東分公司經理楊東山)

 

救命不能等!為推廣偏鄉AED建置,台東縣政府與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11月29日舉辦「原鄉部落AED捐贈記者會」,展示縣政府關心偏鄉部落緊急救護資源不足與設置AED的重要性,也希望透過這活動拋磚引玉,呼籲更多善心企業或個人重視偏鄉緊急救護資源不足問題;並向衛福部建議偏鄉地區應設置緊急醫療的SOP,爭取補助偏鄉全面建置AED,以實際行動支持建置偏鄉公眾AED,達到「人人都會CPR、處處都有AED」的目標,打造安心環境。協助建置AED的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表示,這次共捐出5台AED,分別放置在真柄文健站、長光文健站、新服文健站、桃源文健站與巴布麓文健站。

 

連醫療最匱乏的長濱鄉,都有AED了

台東縣原住民族行政處吳慧琴處長表示,文化健康站(以下簡稱文健站)是縣府與當地社區、協會、教會等合作,讓年滿55歲以上的部落長者與輕度失能者,每周有三天至五天時間能參與文健站的活動,透過文化傳承、健康講座等活動,讓長者活得更健康與更有尊嚴。目前台東縣共有24處文健站,在這邊活動的老人家是心肌梗塞高風險對象,因經費有限,目前均無設置AED。因此考量到緊急救護系統需要在30分鐘之內抵達、過去一年曾發生心肌梗塞猝死案例與部落人口聚集處等因素,5台AED分別放置在真柄文健站、長光文健站、新服文健站、桃源文健站與巴布麓文健站。其中真柄文健站、長光文健站均是在長濱鄉,坐落在台東縣最北端,醫療資源也相較最匱乏的地區。

 

台東偏遠部落,就醫車程至少需要1小時

根據統計資料,台東縣許多部落與最近急救醫院相隔約數十至數百公里,平均就醫車程至少需要1小時。106年度在達仁鄉與大武鄉均發生心肌梗塞的猝死案例,均因為緊急救護資源難在30分鐘內抵達處所,更遑論錯過黃金救援4分鐘的時機。吳慧琴呼籲更多熱心公益企業或個人可捐贈AED,讓愛心及早施行更普及,讓更多偏鄉部落能成為安心場域的涵蓋範圍,一同創造更安全安心的生活環境。

捐贈當天,也同步進行CPR與AED推廣教學。

吸引100位民眾,參與CPR與AED的實作教學

當天AED捐贈活動,同步進行CPR與AED推廣教學,現場共有超過100位民眾參與。看到很多原本不具急救常識的民眾,經過短短幾分鐘的CPR與AED實作教學後,都能認識AED與基礎的急救觀念,讓居住環境變成安心部落,相信日後遇有緊急狀況,更能降低急重症疾病誘發的憾事。

劉姓捐贈者將心比心,因CPR與AED而挽回生命

此次協助建置AED的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表示,響應捐贈AED的劉姓捐贈者,本身就是公眾AED的受益者。五年前在北部運動中心突然倒下,工作人員一發現劉先生沒有心跳與呼吸,立即取出剛建置不久的AED為劉先生施救,成功挽回劉先生的性命。劉先生痊癒後,自身經歷,讓他意識到建置公眾AED的重要與急迫性,因此每年均固定透過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捐贈AED到緊急急救資源較不足的場所或區域。

 

致力推廣急救CPR與AED的「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

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為中興保全集團設立的基金會,目前全台AED目前有40位成員具有專任法定急救講師資格,領有EMT(緊急醫療技術員)初級與進階資格、專業護理師等,累積救護相關證照超過70件。基金會指出,為做好CPR與AED教育訓練課程,不僅具有急救資歷的講師充足,教具也相當充分,完全符合政府公告的每場師生比(師生比為1:10)與教具比(教具比1:5),每年開辦的CPR與AED訓練課程均有100場以上。

 

AED褓姆系統,24小時連線管理全台唯一

為維護AED機器妥善率,保持AED待機可用狀態,目前全台唯一提供24小時連線監控管理的中保「AED褓姆系統」,可藉由該系統24小時偵測AED狀況,當AED的箱門被開啟、AED被拿起、AED異常、箱體電源脫離與系統電源將耗盡5種訊號時,均即時通知管理人員,確保AED在可救援狀態,並減輕管理人員負擔。

 

民眾若想更瞭解AED,歡迎電洽:0800-885-095

「布農族醫師」田知學:在原鄉部落教CPR、AED那一刻,我真的好感動

有著布農族血統的田知學醫師,自陽明大學醫學系畢業後,曾在台北榮總實習,當時在急診室的經驗,讓她看見生命的脆弱,也激發起救人的使命,於是選擇進入急診,先後在台大、振興醫院任職。2012年遠嫁美國,曾獲得美國醫師執照,2016年才返台,回到振興醫院擔任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

振興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田知學,推廣急救觀念不遺餘力。

 

節目介紹急救,引發推廣動機

提到推廣AED的源由,是因為去年起田醫師在電視節目《醫師好辣》擔任固定來賓,有一集的主題是「搶救黃金10秒,生死一瞬間」,她向製作單位提議是否可以在節目上介紹急救方法,不過因醫院的急救器材比較複雜厚重,她想到AED(心臟自動電擊器)操作簡單,於是主動與廠商立偉電子聯繫,才知道原來廠商立偉電子本來就有在做AED教學,也立刻答應將做CPR的「安妮」設備與教學用的AED送到攝影棚。

 

那集播出之後引起很大的迴響,不僅主持人胡瓜與來賓王宇婕很快就學會了,許多觀眾也上網留言「很受用」、「原來這麼簡單」,這讓田醫師開始思考:「如果有人看過我在電視上講解CPR與AED之後,遇到猝死的人,願意上前急救,那就值得了!」因此後來無論是《年代向錢看》、《健康好生活》、原住民電視台,只要有機會,田醫師都會爭取在節目推廣AED的急救觀念。

田醫師在電視節目《醫師好辣》,教主持人胡瓜與來賓CPR與AED急救步驟,當時的教學器材就是立偉電子提供的。

只要有機會,田醫師都會在節目推廣AED急救觀念。

田醫師到原住民電視台節目示範CPR。

 

回到故鄉教學,希望天上爸爸能看見

 

今年十月,立偉電子同集團的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主動與田醫師聯繫,希望邀請她到原鄉推廣CPR教學與AED使用,她一聽二話不說就答應,並選擇自己的家鄉——南投信義鄉為起點。行前她也曾擔心,部落的族人是否會聽不懂、很少人參加,沒想到三場教學課程反應熱烈,原本預計150人,當天卻有超過250人參與。

 

「在現場教學的那一刻,我真的好感動,如果爸爸還在,能看到就好了。」原來,田醫師會立志救人,都是受到爸爸的影響。她說,爸爸是山上鄉公所公務員,個性非常熱心助人,像是政府有補助老人助聽器,他怕老人家不識字、不知如何申請,他可以下班後到教會推廣,知道哪幾家符合資格,還騎著野狼125機車一家家訪察解釋。可惜爸爸8年前因癌症過世,「看到爸爸癌末,逐漸失去生命跡象,當下很心痛,自己是急救醫師,救了許多人,但對爸爸的病情卻無能為力。」

 

受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邀請,田醫師前往南投信義鄉推廣CPR教學與AED使用,民眾參與熱烈。

田醫師細心對部落孩子講解,大家專心聆聽、發問踴躍。

 

黃金救援4分鐘,簡易口訣救人一命

 

很多人都形容AED是「急救神器」,因為它可以將猝死的人,從死神邊緣救回來!田醫師說,以她在急診的經驗,只要把握黃金救援四分鐘,確實執行CPR與AED,就可以救人一命。

 

遇到有人心跳或呼吸停止,最簡易實用的口訣是「叫叫CD」,第一個叫是用力拍打病患,若沒反應、不會咳嗽,就是已經死亡了,立刻進行第二個叫,撥打119並請人拿AED,然後即刻進行第三步驟CPR,將手掌根部置於乳頭之間的胸部正中央,另一隻手置於其上,上下壓五公分,大約30次,若仍無反應,則進入第四步驟開啟AED,依指示黏上貼片,並進行電擊。

 

田醫師說,AED最大的好處就是操作簡單,只要依上面步驟壓下按鈕,就會有語音引導,每個人都學得會。可惜的是,根據統計,到院前死亡的病患,有接受急救的只有三成,顯示AED急救觀念仍不夠普及。

 

意外現場即刻救援,希望AED普及原鄉

 

身為急診醫師,田知學覺得救人一命就是最大的快樂,她還記得自己第一次遇到猝死病患,那是在過年期間,有位婦人在兒子攙扶下來到急診室,說她有點喘,因為沒有其他病史,所以田醫師先為她安排病床與相關檢查,就先去忙其他病人了,結果不到五分鐘,婦人兒子就大喊:「我媽媽的臉黑了!」田醫師立刻衝過去,發現婦人已經猝死,心想:「完了,剛剛走進來的病人,就躺著出去,怎麼向家屬交代。」

 

於是她當下跳上床為婦人CPR,然後使用器材電擊,還好過了三分鐘就救活了,才發現婦人的心臟瓣膜有問題必須開刀。後來,婦人在醫院照顧下痊癒出院,也讓田醫師鬆了一口氣。「像這樣自己來急診發生猝死的案例,都算是命大的,因為現場有醫師與設備可以即刻救援,但是偏鄉不僅沒有AED,叫救護車也要一小時才到達,所以偏鄉的死亡率都偏高。」

 

也因此,田醫師有一個夢,希望有一天「人人都會CPR、處處都有AED」,未來有機會也會持續與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合作,目標是讓CPR教學及AED使用普及全台灣的原鄉部落,降低部落的死亡率。這次前往南投信義鄉推廣只是個起點,她期待未來會有更多熱血的醫護人員與企業願意加入救人行列。

 

在急診室工作,田醫師隨時得面對突發狀況。

田醫師親自示範,只要把握黃金救援四分鐘,確實執行CPR與AED,就可以救人一命。

對田醫師來說,救人一命是最大的快樂。

田醫師努力推廣,希望讓CPR教學及AED使用普及全台灣的原鄉部落,降低部落的死亡率。

 

布農族醫師田知學profile

陽明大學醫學系畢業,歷任台北榮總實習醫生、台大急診醫學部住院醫師、振興醫院急診醫學部住院醫師、總醫師、主治醫師、臨床技能中心主任。擁有美國ECFMG認證USMLE醫師執照、曾任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南加分部理事。現任振興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醫師好辣》固定來賓,並出版《布農族.法莉絲》系列繪本。

生活館小小體驗營 遊戲中學用AED救人,全台超萌救護員出動!

超萌迷你救護員來囉!中保無限家生活館舉辦「小小學習體驗營」,邀請小朋友來當小小救護員,不僅能認識身體器官、學習醫學知識,還可以實際操作CPR與AED,寓教於樂讓大人小孩都學到「救人」的寶貴經驗。

昆陽生活館舉辦「超萌迷你救護員」活動,小朋友邊學邊玩十分開心。

中保無限家生活館的服務愈來愈多元了,不僅提供麵包、餐飲,最近更推出「小小學習體驗營」活動,邀請4至10歲的小朋友,透過不同的角色扮演,從遊戲中體驗學習。10月12日在昆陽生活館舉辦的「超萌迷你救護員」十分受歡迎,共有10位小朋友報名,在媽媽的陪同下來參加,換上救護背心之後,每一位都成了可愛的小小救護員,萌得不得了。

小朋友第一次體驗AED急救課程,感到有趣。

小小的AED就能夠救人,小小救護員非常好奇。

 

“像草莓的就是心臟⋯”布魯斯哥哥&罐頭哥哥生動解說

現場由專業的布魯斯與罐頭哥哥,分成兩組帶領小朋友認識身體器官與學習AED、CPR操作,「小朋友,這個長得像草莓的就是心臟,它可以把血液打到全身。這個像地瓜的是肝臟,可以代謝體內毒素。」布魯斯哥哥用活潑生動的道具,教小朋友認識了心臟、肺臟、肝臟、腎臟、大小腸等不同身體器官,還化身醫生,以Q&A的問答方式,教大家基本的醫學知識,像是「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哪一個可以讓傷口止血?」、「蝙蝠、青蛙、蜘蛛,哪一個的血是藍色的?」小朋友都很踴躍搶答,還爆料媽媽最怕蜘蛛,童言童語相當有趣。

透過生活化的學習,小朋友一下子就認識身體器官了。

布魯斯哥哥教大家認識身體器官,小朋友都很踴躍搶答。

透過有趣的教材,教小朋友基本的醫學知識。

急救基本口訣,教導操作AED與CPR

罐頭哥哥則用道具教小朋友,當遇到有人心跳突然停止時,要立刻進行CPR與AED急救,基本口訣是「叫叫CD」。第一個叫是叫病人,確認有無反應;第二個叫是求救,請人拿AED過來;C是摸肚子有無呼吸,施以CPR按壓;D則是使用AED。而AED也有使用步驟,先打開電源開關,再依圖示貼導片,再按鈕實施電擊。小朋友都很專注聆聽,不但能迅速完成AED使用步驟,做CPR的手勢也很正確呢!活動最後還幫小朋友拍攝體驗紀念照並提供證書,讓大家度過一個開心又收穫滿滿的下午。

罐頭哥哥教小朋友CPR正確按壓手勢。

以簡易道具教小朋友AED操作步驟。

拿出實體的AED,讓小朋友觀摩。

小朋友拍攝體驗紀念照。

專業種子教師,化身親切大哥哥

在現場帶領小朋友的「布魯斯哥哥」鍾燿宇與「罐頭哥哥」李冠霖,其實都是中保關係企業立偉電子的工作人員,平時負責推廣AED的他們,都擁有EMT緊急救護技術員證照,李冠霖更是AED與CPR的種子教師,過去多半是到企業或機構宣導急救知識,這次上課對象變成小朋友,他們笑稱:「小朋友都很活潑,常常會分心,所以要懂得把話題拉回來!」

「罐頭哥哥」李冠霖(左)與「布魯斯哥哥」鍾燿宇(右)都擁有EMT緊急救護技術員證照。

媽媽和孩子的學習心得

恩希媽媽:道具很有趣,邊玩邊學很實用!

恩希媽媽這次帶著2歲弟弟,特地從中壢北上,陪4歲的恩希來參加活動,她說恩希過去參加過小小消防員,很喜歡救人的職業,所以這次聽說要來當小小救護員,前一天就非常期待。「這個體驗活動的道具很有趣,可以讓孩子們邊玩邊學,還可以實際操作,我覺得很實用!」

小J媽媽:跟孩子一起學習,感覺很棒!

快4歲的洪小J,從小就對醫學知識很感興趣,連上醫院打針都很勇敢不會哭,所以小J媽媽在媽咪臉書社團得知這個活動,就立刻幫她報名。「過去常看到AED,卻不知該如何使用,這個活動可以跟孩子一起學習急救知識,感覺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