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給霧台最溫馨的耶誕禮物,中保基金會傳遞愛心捐贈5台AED

 

耶誕腳步近了!屏東縣霧台鄉公所12月1日舉辦耶誕月系列活動點燈儀式,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與立偉電子代表善心人士捐贈5台AED,為「雲霧上的部落」獻上祝福,期能拋磚引玉,逐步提升原鄕部落AED設置密度,保護族人及遊客的生命安全。

 

 


「以馬內利」耶誕月系列活動是霧台鄕年終盛會,族人盛裝與會,齊聚霧台社區文化廣場,從下午到晚上輪番上台演唱詩歌,歡慶佳節來臨。

霧台鄉是屏東縣地勢最高的鄉里,海拔約1,000公尺,有「魯凱族聖地」之稱。每年耶誕點燈是當地的年終盛會,族人皆盛裝與會,齊聚霧台社區文化廣場,歡慶佳節來臨。今年典禮格外溫馨,在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與立偉電子媒合下,善心人士捐贈5台AED,為「雲霧上的部落」獻上佳節祝福。

 

12月1日傍晚,在霧台鄉鄉長杜正吉宣布下,點燈活動登場,應邀出席來賓包括屏東縣議員杜仁勇、霧台鄉民代表會主席杜勇賢、霧台鄉基督宗教聯合推動發展協會理事長帝瓦撒那.瑪迪令與立偉電子董事長劉福興等。在優美的耶誕詩歌表演之後,進行AED捐贈儀式,送給部落族人最佳的耶誕禮物。

 

在優美的耶誕詩歌表演後,與會來賓共同點亮主燈,一起提前感受耶誕節的氣氛。

 

 

立偉電子董事長劉福興(左二)與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AED團隊捐贈AED,霧台鄉鄉長杜正吉(中)及霧台鄉衛生所主任康孝明(左一)感謝善心人士劉永華先生送給族人的耶誕禮物。

 

 

善心人士獲AED救命,發願連續6年捐贈

劉福興董事長致詞時特別感謝捐贈者劉永華先生,劉先生過去被AED救援成功,深感AED救助他人的重要性,發願從2016年起連續6年的捐贈AED。因劉先生的善心,讓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與立偉電子有機會為霧台鄉五個單位,分別是霧台鄉公所、霧台魯凱文物館、好茶文健站、原鄉佳暮文健站與大武村辦公處,安裝上救命神器AED。

 

全台原住民部落約有750個,中保基金會將陸續協助偏鄉設置AED。劉董事長說,屏東縣通過衛福部安心場所認證的AED台數共有255個,相較於台北市有2555台,數量差距約10倍,盼望屏東縣能逐步增加AED設置密度,未來有機會也將再次協助捐贈媒合。

 

劉福興董事長致詞表示,很榮幸參與霧台鄕這麼有意義的活動,未來將陸續協助偏鄉設置AED。

 

 

部落分散亟需AED,計畫拍攝母語教學影片

此次捐贈有位重要推手,就是霧台鄉衛生所主任康孝明。他是土生土長的霧台魯凱族人,他指出霧台幅員廣闊,且旺季時遊客多,近年積極推動急救訓練,希望發生意外時,民眾能先行自救。因他曾任原住民醫學會理事長,結識衛福部原住民健康照護諮詢委員、振興醫院急診重症醫學部田知學主任,邀請田主任與中保基金會於今年8月至霧台做三場「CPR+AED教育訓練」,每場皆吸引近百位民眾參加,反應熱烈。

 

霧台鄉衛生所主任康孝明是土生土長的魯凱族人,近年積極推動霧台鄉的急救訓練,並爭取設置AED。

 

康主任說,中保團隊發現許多族人都具備急救的基本常識,卻無AED可用,一旦發生緊急狀況恐造成憾事,因而促成這次捐贈。5台AED設置地點選擇鄉民與遊客較多處,像曾有民眾至鄉公所洽公突然倒地,如果有當時AED就可就近急救,在救護車趕到前把握黃金救命時間。由於部落分散,其實5台AED仍不夠,他希望明年能再爭取3台,衛生所也將推動小學就開始學習急救方法,並計畫拍攝魯凱族語教學影片,讓長輩也會操作AED。

 

振興醫院急診重症醫學部田知學醫師、謝孟廷醫師與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AED服務團隊,今年8月前往霧台推廣CPR+AED教學,每場吸引近百位民眾參與。

 

超過80位民眾參與於長治鄉的「魯凱皇家學院」舉辦的「CPR+AED教育訓練推廣」,有些人來自其他鄉鎮,就是想體會田知學醫師親自指導的急救課程。

 

 

莫拉克風災後重生,AED守護魯凱族聖地

群山環繞的霧台,蘊藏著魯凱族文化精髓,部落內的「岩板巷」,又名「岩板藝術大道」,沿途可見石板屋、圖騰與壁畫,訴說著魯凱族的傳統工藝與生活。由國寶級藝術家杜巴男就地取材設計,集族人之力,費時6年打造的霧台長老教會,豎立著全亞洲最高的檜木十字架,是霧台的打卡熱點,也是魯凱族人在莫拉克風災後堅毅重建家園的見證。

 

岩板巷蘊藏著魯凱族文化精髓,沿途可見傳統石板屋、圖騰與壁畫。霧台長老教會豎立著全亞洲最高的檜木十字架,是霧台的打卡熱點,也見證魯凱族人在風災後歷劫彌堅。

 

 

霧台AED裝在這裡!

早在AED捐贈儀式前,中保工程人員就已經分赴五處地點裝設機器,分別是霧台鄉公所、霧台魯凱文物館、好茶文健站、原鄉佳暮文健站與大武村辦公處,紅色顯眼的標示,並附上「叫叫CD」的簡易使用說明,守護部落的安全。中保基金會期待此次捐贈能達到拋磚引玉之效,引領各界共同支持AED捐贈,進而付諸行動。

 

地點1_霧台鄉公所/屏東縣霧台鄉神山巷73號

 

地點2_霧台魯凱文物館/屏東縣霧台鄉中山巷59號

 

地點3_好茶文健站/屏東縣霧台鄉好茶村古茶柏安街20巷10號

 

地點4_原鄉佳暮文健站/佳暮活動中心

 

地點5_大武村辦公處/霧台鄉大武村小山巷1之2號

「如果當時有AED⋯」大武部落CPR證照密度冠全台仍傳憾事,田知學盼每個部落都有AED

屏東原鄉部落近年積極推廣急救訓練,當地衛生所都會邀請消防隊或其他機構前來講課,而這次邀請田知學醫師親臨教學之外,還有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AED團隊的訓練員、AED機器及「安妮」前來共襄盛舉,提供霧台民眾實地操演急救教育的口訣與步驟。

期盼每個部落都設有AED的田知學醫師,日前深入霧台鄉三部落推廣CPR+AED教學。

 

「有誰知道,身體哪兩個器官,只要其中一個沒有運作,那這個人就會死掉?」正在進行推廣教學的田知學醫師舉著手,環視課堂學員,有位坐在角落的大叔不假思索地回答:「心臟跟肺!」田醫師又問:「有一個器官非常敏感,如果它開始走向爛掉的過程中,這個人即使被救回心跳呼吸,但這個器官的功能回不來就會變植物人,是哪個器官?」「腦!」「大腦!」這個答案此起彼落地在人群中響起。田醫師很驚訝地看著學員們說:「你們昨天晚上有念書齁?」眼神盡是讚美。

霧台岩板巷是由黑灰色板岩平鋪於地上砌成的原住民文化步道,兩邊有陶壺裝飾。

 

部落獵王的房舍外觀,仔細一看,屋簷下吊掛著山豬下顎牙床,數量驚人。

 

位在衛生所旁邊的瞭望台,可以俯瞰谷川大橋以及鄰近山巒風景。

 

在霧台這3場急救教育訓練推廣活動,部落學員展現出主動正面的回應,以及旺盛的求知慾,讓課堂毫無冷場!氣氛能如此熱絡,原因在於衛生所與部落發展協會近幾年,經常舉辦急救課程講座,將最新急救知識帶進部落,加上民眾積極參與,潛移默化之下,人人有問必答。

田醫師以互動問答的方式開啟急救教育課堂,讓部落學員記憶深刻。

訓練活動中,田醫師仔細講解急救步驟與動作,讓民眾實際體驗時更上手。

 

在大武部落,會施行CPR的人口密度相當高,但他們依然想要不斷練習並精進,因此邀請田醫師到部落再為他們上一堂課。

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AED團隊高雄分部訓練員蔣嘉真(中),仔細指導大武部落民眾使用AED,以備不時之需。

 

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團隊副總陳柏全(左一),與高雄分部經理林素圭(左三),全力協助這次在屏東霧台的訓練活動。

 

部落民眾積極發問,若施行CPR時壓斷肋骨怎麼辦?

 

田醫師教學時提到,「我們跪在呼吸心跳終止的人側邊,雙手交疊以垂直角度下壓5公分,每秒2下的速率,才能確實執行胸外心臟按壓,下壓時會聽見喀拉喀拉的聲音,就是肋骨被壓斷的聲音。」不少民眾聽了不免擔心,這是不是會造成二度傷害而膽怯去協助,魯凱皇家學院的長輩就憂心地問及:「施行CPR時,如果不小心壓斷對方肋骨怎麼辦?」

這次於魯凱皇家學院舉辦的急救訓練活動,吸引部落老老少少前來參加。

當天前來參與霧台鄉公所場次的學員,為民宿、餐廳業者以及公務人員居多。

訓練課程中,魯凱皇家學院的長輩向田醫師提出擔憂:「幫別人施作CPR時,萬一壓斷他的肋骨,該怎麼辦?」

田醫師解釋,「當CPR執行胸外心臟按壓時,對象會是死的人(即心跳與呼吸停止的人),我們不會對活的人壓胸。在實行CPR時,肋骨可能被壓斷,或是軟骨被錯位是可以被成立的,但是肋骨斷了會自行復原,只是很痛,除非是斷掉的肋骨把旁邊的血管弄破了,造成氣胸、血胸。但實行CPR的重點在於,我把『正在死掉的人』從死亡救活,有時候病人回來埋怨或是罵我說,他的胸口痛,但我覺得沒關係,因為我把你的命救回來了!」田醫師真誠闡述自己的想法讓學員安心,告訴大家不要害怕去救人。

田知學醫師與謝孟廷醫師(右)雙人演練,傳授如何針對嬰幼兒施以哈姆立克法。

針對嬰兒胸外按摩,是以雙手大拇指按壓胸骨中間,深度5公分。

因為自己懷有身孕,來自牡丹鄉的照服員兼活動指導老師丁敏祺(左)與她的同事戴珮淳,積極尋求關於嬰幼兒的急救方式。她表示,部落中也有許多孩童,有些特殊時刻也需要救助,希望能確實學到急救方式把握黃金搶救時間。

 

疫情時代防病毒,「背後CPR」行不行?

 

網傳可以做「背後CPR」,是真的嗎?田醫師表示,目前急救施行都是依循「美國心臟協會」的標準,目前公認最合適的還是正面施救的「叫叫壓電」。「背後CPR」在新冠病毒疫情期間被拿出來討論,主要是因為可降低施救者被感染病毒的機率,但田醫師強調,從背後壓,壓的是脊椎,必須更小心,應該要由專業醫療人員執行,不建議一般民眾嘗試。

 

當天還有民眾問道「請問,我們猝死能自救嗎?」田醫師解釋,「猝死多數原因為急性心肌梗塞、腦部的出血中風、肺動脈栓塞、主動脈剝離等等,但是這些人很難自救,有三分之一的人就會直接倒下,除非到醫院才有辦法救。」田醫師建議,當你發現自己的胸痛好像快昏倒了、盜汗、胸口好像有東西壓著快要沒辦法呼吸了,這就是很明顯心肌梗塞的症狀,自己應該即刻求救。而在部落中,大家互相關心照應,也具備急救知識,應該可以避免這樣的憾事發生。

當天參加CPR+AED課程的部落民眾,皆可獲得一張課程證明。

田醫師急診室夥伴謝孟廷醫師(中),耐心指導部落兒童使用AED。

 

大武部落超前部署,3成村民領有CPR證照

 

霧台幅員廣大,距離霧台行政中心較遠的大武部落,早已練就一身急救功夫。大武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顏文慶表示,大武部落距離霧台衛生所比較遠,因為交通不便,救援更加困難,部落居民早就開始學習急救,好在等待救護車抵達古仁人橋之前,可以喚回病患的心跳與呼吸;顏文慶還提到,107年時,就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大武部落民眾拿到CPR證照,密度為全台之冠。

大武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顏文慶表示,兩年前部落自行加強民眾急救訓練,讓三分之一以上的居民都學會CPR,密度在當年為全國之冠。

大武青年發展協會理事長杜超勇,邀請田醫師到大武部落分享急救經驗,同時指導如何正確使用AED。

在五年前,大武部落開始發展觀光,以「哈尤溪遊程」吸引不少外地遊客參訪。哈尤溪溪谷有著美麗的岩層,因為含有鐵、硫磺、石英等礦物形成紅、黑、黃、白等顏色,壯觀的五彩岩壁與清澈溪水,蔚為奇觀成為熱門祕境,不少人慕名而來。然而,在顏文慶接任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當天,2020年1月18日,有一名遊客因為身體不適在溪谷暈倒,當時因為沒有AED急救最後還是回天乏術,讓他很難過。因此,他期望每個部落都該有AED並學會使用,才能即時挽回寶貴性命。大武青年發展協會理事長杜超勇也籌組了「哈尤溪救援隊」,並協助部落青年考取證照,規劃針對該村急救的SOP,用來救助部落病患與遊客性命。

哈尤溪岩層因含有鐵、硫磺、石英等礦物形成紅、黑、黃、白等顏色,蔚為奇觀。(圖片擷取自「大武哈尤溪自然人文生態體驗」臉書

 

因為大武部落發展觀光,大武青年發展協會特別成立「哈尤溪救援隊」,受過急救訓練的青年可協助部落居民以及外來遊客的救護工作。

 

這次田醫師來到霧台三個部落分享很重要的急救觀念,隨行的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AED團隊提供了專業器具與人員協助急救練習。田醫師表示,「目標是希望未來每個原鄉,至少每一個部落都能有一台AED,然後每一個人都會CPR+AED,才能及時搶救自己心愛的人、或是其他人,即使只有一個人學會,因此而救了一個生命,對我們而言就是莫大的鼓勵!」如果長時間沒練習急救動作,擔心忘記也沒關係,田醫師與大家分享,可下載「全民急救APP」有完整且最新的急救知識可以複習,隨時加深印象以備不時之需。

田知學與中保AED團隊深入霧台,把CPR+AED推到台灣最南原鄉

田知學說:「看到我叫不出名字沒關係,只要講出『叫叫CD』或是『AED』,我會很開心,表示這個『CPR+AED教育訓練推廣活動』已經成功了!」2020年八月底,田醫師與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AED服務團隊前往最南原鄉屏東霧台推廣CPR+AED教學,希望偏鄉「人人都會CPR,處處都有AED」。

振興醫院急診室醫師田知學、謝孟廷與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的講師一起前往屏東霧台部落推廣急救。

 

急診室下班直奔霧台 犧牲睡眠假期

 

前一晚八點才從振興醫院急診室下班的田知學醫師,立刻拉著行李搭高鐵南下左營,出站馬上搭計程車直往霧台山上奔去。救人一馬當先、推廣急救教育也是刻不容緩,田知學醫師對於自己承諾的「報復性推廣急救訓練」、「人人都會CPR、處處都有AED」,絕不妥協,只要有部落的人邀請,她一定到!

 

霧台衛生所主任康孝明與田知學、謝孟廷以及由立偉電子副總經理陳柏全帶領的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AED服務團隊點燃蠟燭,一起「炬集」,宣示支持原住民族健康法。

 

進了民宿休息已經是凌晨,8月20日一早七點,邀請田醫師的霧台鄉衛生所主任兼醫師康孝明已經到民宿迎接,一見面便談起「原住民族健康法」,並邀請田知學醫師與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AED服務團隊一同前往衛生所參觀,讓大家了解當地醫療設施規劃,再啟程前往大武部落、霧台鄉公所與魯凱皇家學院推動「叫叫CD」。

 

霧台鄉鄉長杜正吉(中)為「CPR+AED教育訓練推廣活動」開場致詞,感謝田醫師、謝醫師以及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遠道而來。

 

田知學醫師與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AED服務團隊聯手一起守護偏鄉,希望達到「人人都會CPR、處處都有AED」。

 

感動急診室夥伴 一起前進部落推廣

 

這次霧台行田知學醫師多了一個夥伴,是她在振興醫院急診室的同事謝孟廷醫師。她見到田醫師一步一腳印推廣原鄉CPR+AED,燃起了她內心的小宇宙,謝孟廷表示,「在急診室內,我一次只能救一個性命,但若是我站出來教會更多人如何心肺復甦、使用AED,那就有更多人命能在第一時間被救活。」此外,經過這次長途跋涉到霧台,她更相信,偏鄉地區比市區更需要AED的設置。謝孟廷醫師也主持了霧台第二場在霧台鄉公所的CPR+AED課程,展現醫師親和力,三場活動下來,她發現部落民眾對於急救概念非常清楚,也積極發問,她認為參與這項活動的部落學員都是熱愛生命的人。

振興醫院急診室醫師謝孟廷自告奮勇,利用自己的假期跟著田知學醫師到霧台一起推廣急救訓練。

霧台鄉公所會議室舉辦的急救訓練課程,由謝孟廷醫師主講,田知學醫師當起助教。

 

在霧台除了康孝明主任外,還有一位陪伴霧台民眾度過八八風災、守護霧台19年的「阿長」護理長陳慧雅,日前她剛獲得台灣傑出護理人員服務奉獻獎,是親自接受蔡英文總統頒獎的部落之光。陳慧雅並非霧台人,她是來自台東南王部落的卑南族人,民國90年以公費護理師身分,來到霧台衛生所服務。護理長概述了霧台的醫療狀況,現在人口約莫三千人,護理人員八名,需要醫療的多以55歲以上的壯年、老年者居多。談到衛生所內遇過急救的案例,護理長表示,近期因為暑假,外地遊客前來霧台觀光,因為不熟悉當地風土,因此溺水、車禍的案例較多,霧台民眾遭遇意外就醫的人數少之又少,關鍵在於霧台人知道哪些地方是不該去的。護理長深知霧台幅員廣,交通不便,因此在近年積極與同事推動急救訓練,他們希望民眾於部落內能趕在救護車趕到前先行自救,在黃金四分鐘到八分鐘內拉回性命。

田知學醫師賣力認真壓胸,親自演練CPR與操作AED。

在霧台衛生所服務超過19年的護理長陳慧雅,陪伴了當地居民走過八八風災,提供無微不至的醫療照護。

霧台的衛生所醫護人員,積極推廣CPR+AED,期望部落民眾在救護車到達前掌握黃金急救時間。

霧台對外聯絡全靠這條全台灣最高的橋「谷川大橋」。

 

黃金四分鐘 部落民眾超有感

 

8月20日這天恰巧是農曆七月初一鬼門開,田醫師突然想到什麼,眼睛一瞪對著訓練營的學員問:「你們有沒有發現,距離部落出口往山下開車四分鐘路程的地方,是不是經常有鬧鬼的傳聞?」此語一出,台下窸窸窣窣討論起,田醫師接著說:「我記得在我信義鄉人和部落外,有一段道路是個轉彎,小時候夜晚經過那裡,我哥哥總是要我閉上眼睛,怕我看到鬼。經我回想,那個點正是從村裡往外頭約莫四分鐘車程的地方。」語畢,大家無不點頭說是。課堂開始,田醫師總是先解釋黃金四分鐘的重要性,因為心臟停止跳動、肺部暫停供氧,會使腦部細胞在缺氧短短4分鐘內即會產生不可逆的損傷甚至死亡,而救護人員即使火速到達現場,也難以趕上腦細胞的受損時間。田醫師受訪時表示,她並非怪力亂神,而是用原住民的說話模式,讓大家體認黃金四分鐘的重要性。

 

第一堂課在距離霧台衛生所約30分鐘車程的大武部落,沿途道路窄小、急彎特多、邊坡稍有落石,唯一的聯外橋樑「古仁人橋」僅能單向通車,當地民眾笑稱這是「酒測橋」,這段顛簸又遙遠的路立即說明部落交通不便,需要急診訓練用來自救救人。課堂上,先透過問答方式讓民眾了解黃金四分鐘的關鍵,維繫心、肺器官的活動,再邀請課堂上大小朋友上場,先行在田醫師指導下示範如何CPR及使用AED;最後更開放讓部落朋友們每個都能在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AED指導員的帶領下,完成一次CPR加上AED的演練。另外,田醫師也加碼教導被異物噎住時的哈姆立克急救法,透過道具以及民眾親自體驗,讓他們收穫滿滿。

前往大武部落唯一的聯外橋樑「古仁人橋」,又名酒測橋,只容一車驚險通過。

當自己噎到卻四下無人時,該如何自救?田醫師拖來一張椅子,將椅背頂端抵住上腹部正中線向上擠壓,將異物排出。

魯凱皇家學院的學員年事已高,雖然無法親自體驗急救課程,依舊緊盯著年輕人的動作,希望能將口令動作記下來。

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AED服務團隊隊員于宗平仔細指導CPR施壓手勢。

AED服務團隊高雄分公司訓練員高應杰指示AED電擊時,暫時不觸摸病患身體。

超過80位民眾參與於長治鄉的「魯凱皇家學院」舉辦的「CPR+AED教育訓練推廣」,有些人來自其他鄉鎮,就是想體會田知學醫師親自指導的急救課程。

第三場於長治鄉的「魯凱皇家學院」舉辦,許多部落長輩前來參與,期望自己也能學習到急救知識。

 

課後摸彩同歡 田醫師發揮原民本色

 

電視節目中,我們看見的是知性優雅的田知學醫師暢談急診醫療故事;在急診教育訓練中,我們看到熱忱用心教導學員的田醫師,但在急診室外、下了節目、課程告一段落後,我們看到田知學醫師的另一面,帶點綜藝,有點調皮、還很熱情。

 

為了感謝部落民眾支持「CPR+AED教育訓練推廣活動」,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為大家準備豐富的禮物抽獎,獲得禮物的民眾樂不可支,但主持活動的田醫師可沒輕易放過這些得獎者,拿到大獎如藍牙音響、血壓血糖二合一測量機的人必須唱歌跳舞。原住民朋友當然也沒在客氣的,不管是清唱、或是伴隨著舞曲帶動跳,或是與小孩童一起唱教會歌曲〈活出愛〉,田醫師跟著唱跟著跳,超級親民,根本就是原鄉吉祥物;尤其當她在魯凱族居多的霧台巧遇布農族,更開心地一起唱跳布農族打耳祭的「報戰功」,即使只是「HU HO HO」的呼喊,但表現出布農族旺盛的活力與武勇精神,贏得滿堂彩。

 

會後抽到藍牙音響獎項的民眾,被田知學醫師拱出來載歌載舞。

 

在霧台遇到幾位布農朋友,田知學開心的與他們一起唱跳布農族「報戰功」歌,節奏強烈、吆喝聲「HU HO HO」,讓人體會到布農族的武勇精神。

 

田知學與「魯凱皇家學院」的孩童們一起演唱〈活出愛〉。

抗疫不忘「報復性推廣」CPR+AED,田知學前進阿里山達娜伊谷,鄒族大小朋友一起學救人

「雖然不是什麼大型活動,但急救概念的種子慢慢撒出去,即使只有一個人學會,因此救了一個人,那也就夠了!」帶著這樣的夢想與信念,布農族田知學醫師的原鄉急救推廣,這次攜手鄒族美女醫師安欣瑜,與「AED最強團隊」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一起來到風光明媚的阿里山達娜伊谷,教山美部落近30位鄒族大小朋友CPR+AED,以及山區常見的意外急救,不僅守護部落的每一個人,也加強遊客意外發生時的現場急救處理能力。

 

儘管前一天在急診室忙到很晚、睡眠不足,振興醫院急重症醫學部主任醫師田知學,依舊在百忙中用自己的假,風塵僕僕不到24小時來回,為的就是在7月24日一大早趕來阿里山達娜伊谷涼亭,教鄒族村民急救訓練,因為這項原鄉推廣,已因疫情延宕多時,這是在疫情趨緩後第一次來到偏鄉,田醫師明白部落CPR+AED的推廣腳步不能停,因此她笑稱接下來要「報復性推廣」!

振興醫院田知學醫師,與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來到阿里山達娜伊谷涼亭,教鄒族大小朋友CPR+AED急救訓練。

 

熱門景點遊客多,暗藏意外隱憂

 

阿里山達娜伊谷,在鄒族語言中有著「忘憂谷」之意,從嘉義市區循著阿里山公路、嘉129縣道,開車約1小時抵達,這裡有著蓊鬱山林、清澈溪水與豐富自然生態,是阿里山旅遊的熱門景點,每到假日遊客如織,卻也暗藏不少意外隱憂,包括遊客跌倒摔傷、被蜜蜂螫都時有所聞,為了加強現場的急救處理能力,也讓族人具備急救技能,因此鄒族美女醫師安欣瑜、同時也是戴德森財團法人嘉義基督教醫院部落健康中心主任醫師,這次特地與振興醫院田知學醫師、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合作,舉辦了這場有意義的活動。

阿里山達娜伊谷有著蓊鬱山林、清澈溪水,是阿里山旅遊的熱門景點。

布農族田知學醫師(左),與鄒族美女醫師安欣瑜(右),一起促成這次有意義的活動。

7月24日一早8點,田醫師與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6位講師,已經在達娜伊谷涼亭進行準備,現場布置了6個安妮與AED,熱心的山美村村長安麗花則幫忙召集山美國小學童、山美部落族人與阿里山獵人協會會員入座,其中不乏7、80歲的部落耆老,還穿著鄒族傳統服飾盛裝出席,現場總計近30位鄒族大小朋友,雀躍等待急救課程的開始,孩子們席地而坐,睜著鄒族特有的美麗大眼睛,聚精會神聽著田醫師教著「叫叫CD」的基本口訣,求知若渴的天真神情,令人印象深刻。

現場包括山美國小學童、山美部落族人與阿里山獵人協會會員,總計近30位鄒族大小朋友,一起參與急救訓練。

孩子們席地而坐,睜著美麗大眼聚精會神聽課。

 

田醫師說,人在倒下的瞬間,腦部的血液循環就停止了,經過8分鐘就會腦死,若延後1分鐘急救,死亡率增加10%,若能掌握4分鐘黃金救援時間,存活率可增加2倍,這也是為什麼她堅持要來到偏鄉,強調院外現場急救的重要性。

田醫師以生動活潑的帶領方式,教大家「叫叫CD」的基本口訣。

 

鄒族大小朋友,齊心學CPR+AED

 

「一下、兩下、三下、四下……」九歲的安以諾自告奮勇上來學習,小小的身軀採高跪姿、膝蓋與肩同寬,以掌根按壓CPR,族人們在旁有節拍地幫他大聲算著次數。「做CPR手肘不能彎、不能停,每分鐘100~120下,按壓深度5cm。」田醫師在旁重點提示,彷彿重現院外的急救現場,安以諾原本跟不上節拍,但在眾人的鼓勵,以及小哥哥的協助下,完成了標準的CPR動作。

九歲的安以諾(左)負責按壓CPR,小哥哥在旁拿來AED,一起完成急救操作。

 

九歲的Q比有點靦腆,田醫師拿來「傻瓜電擊器」AED要他打開,嘗試跟著語音指示操作,先打開電源,接著貼上電擊貼片、分析心律、準備電擊,若病患還是沒有呼吸心跳,就持續做CPR,雖然是初學者,讓Q比一度有些遲疑,但按照語音指示,最後也很順利做完了,讓他很有成就感。

山美國小學童Q比,依照AED語音指示,為安妮貼電擊貼片。

 

接著開始進行分組,由「AED最強團隊」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講師群,協助教族人們CPR+AED急救訓練,無論是漂亮的鄒族姊妹花、第一線服務志工、盛裝出席的鄒族伯伯、80歲鄒族阿嬤,全都完成了「叫叫CD」的基本急救訓練,田醫師也對這群鄒族勇士們,一一給予皇冠及寶劍加冕,並一起大聲疾呼「我會CPR+AED,我願意救人」,現場的熱絡氣氛讓人感動。

鄒族姐妹花合力進行CPR+AED急救步驟。

鄒族伯伯以傳統服飾盛裝出席,踴躍嘗試做CPR。

田醫師為鄒族小勇士加冕皇冠與寶劍,大聲疾呼「我會CPR+AED,我願意救人」!

田知學、安欣瑜醫師與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講師群,一起與鄒族村民們開心合影。

 

溺水、燙傷、中暑,山區意外急救法教學

 

由於山上意外多,田醫師也特別解說山區常見的意外急救法,如模擬部落民眾採愛玉,不慎從樹上摔下來,若山上沒有擔架,可以就地取材使用木板,在傷者頸部兩邊放毛巾固定保護頸椎,再平行移動送往最近的急救站。達娜伊谷的山美大橋下,碧綠河谷吸引許多遊客來避暑戲水,若有人不慎溺水,失去呼吸心跳,則需要做CPR與人工呼吸,以30:2的方式進行,每按壓30下CPR,就人工呼吸給2口氣,直到患者恢復意識呼吸。

達娜伊谷蘊含豐富自然生態,但山區暗藏意外隱憂。

 

若是烤肉不慎燙傷,須先沖冷水,依循「沖脫泡蓋送」原則,不要在傷處塗抹牙膏、醬油等來路不明的偏方;還有吃烤肉不小心噎到,第一時間千萬不要拍背或給民眾喝水,很容易堵塞氣管缺氧,如果無法自行咳出,就要進行哈姆立克法把異物排除。

 

夏天參加祭典容易中暑,須先將患者移到陰涼處,把衣服稍微解開灑水降溫,若意識清楚可以喝水補充水分;若是在山區遇到毒蛇咬傷,要注意三件事,一是如果毒蛇正在咬,盡快把牠拔掉移除,並記下毒蛇花紋,二是若身邊有人,請他打電話向急救站求救,三是冷靜待在原地不動,一步都不要走,以免毒液透過血液循環擴散,等待救護人員帶擔架來,送往急救站或衛生室注射蛇毒血清。

田醫師示範當民眾摔傷時,以擔架平行移動傷患。

若有人被食物噎到,使用哈姆立克法將口中異物排除。

 

村長感謝關懷原民健康,不僅自救也能救人

 

鄒族的安欣瑜醫師,當年因八八風災重創阿里山,加上父親罹患肺癌,因此決定返鄉從醫,一待就是11年,目前是嘉義基督教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也是嘉基部落健康中心主任,常上山進行巡迴醫療門診,她發現部落族人很多都有三高問題,是中風、心肌梗塞的高危險群,也常遇到遊客被蜜蜂螫,老人在山區跌倒意外,因此覺得有必要加強族人CPR+AED急救訓練,以及意外自救,恰好她與田醫師同是台灣原住民醫學學會理事,在原住民健康議題上一拍即合,因而促成這次的活動。

嘉義基督教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安欣瑜(右)重視原住民健康議題,與田知學醫師(左)理念一拍即合。

 

對於田醫師與安醫師的協助,山美村村長安麗花滿是感謝,直呼兩人真是人美心也美,她說達娜伊谷的遊客非常多,常有意外發生,雖然阿里山大部分觀光景點都有AED,但走到最近的急救站要30分鐘,救護車開車上山至少也要1小時,所以現場急救訓練對第一線的服務志工與部落民眾來說非常重要,過去包括部落巡守隊與服務志工都有受訓過,但國小學童與部落村民的訓練比較少,這次的CPR+AED教學,以及意外急救處理,村民上課後都覺得很實用,不僅可以自救,遇到遊客意外也可以救人,希望這樣的急救訓練未來可以持續進行。

山美村村長安麗花肯定這次舉辦的急救訓練,希望未來可以持續進行。

 

加快AED偏鄉建置,下半年展開「報復性推廣」

 

當初有感於全台有近750個原住民部落,約56萬人口,卻只有100多台AED,來自南投信義鄉布農族的田知學醫師感同身受,於是許下心願,希望偏鄉「人人都會CPR,處處都有AED」,從2017年10月起,找到志同道合的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團隊,一起走入深山,一步一腳印推廣CPR+AED教學,2年多來走過南投、宜蘭、花蓮、台東、桃園、嘉義等六縣市,足跡超過10個部落。

田知學醫師真心希望有一天能達到「人人都會CPR,處處都有AED」的夢想。

 

「阿里山是知名觀光風景區,AED資源相對豐富,但令人心酸的是,許多沒有風景區的部落,幾乎是一台都沒有!」今年遇到新冠肺炎疫情攪局,讓她的原鄉行腳延宕許久,她笑稱下半年要開始「報復性推廣」,以一個月一偏鄉的腳步,加快AED建置推廣的速度。

 

「我相信急救概念的種子慢慢灑出去,一定會發芽、茁壯,即使只有一個人學會,因此而救了一個人,對我們而言就是個莫大的鼓勵!」除了讓更多民眾學會自救與救人,田醫師也希望政府重視偏鄉急救資源匱乏的議題,更呼籲民間企業踴躍捐贈AED,期待有一天能真正達到「人人都會CPR,處處都有AED」的夢想。

田知學醫師與志同道合的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團隊,深入偏鄉持續推廣CPR+AED教學。

最強AED團隊攜手美女急診醫師,颱風天挺進桃園復興鄉部落教CPR

颱風天,你會做什麼?在家睡大頭覺、去大賣場採購、還是到影城看電影?有一位美女急診醫師、跟著一個CPR+AED講師團隊,在白鹿颱風登陸的風雨天,跑到桃園山區復興鄉教部落族人CPR+AED,到底他們想改變什麼?

 

8月24日當天,白鹿颱風登陸南台屏東,北台灣不在暴風圈內,但桃園復興鄉山區風大雨驟,台7乙沿線滿地落石斷枝,路上車疏人稀,然而復興鄉義盛里義盛教會旁的走道上,卻擠了48位無心回家的泰雅族大小朋友,他們併肩而坐,熱絡地討論著CPR和AED,為何要學?不為自己,而是希望守護部落中的每一個人。

 

聽著白鹿颱風的風雨聲,義盛教會走道旁擠了48位部落民眾,跟著田知學醫師與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的講師一起學CPR+AED,有鄉親說,這種經驗很特別。

 

在田知學醫師(右)的指導下,兩位復興鄉泰雅族爺爺模擬急救現場,一位做CPR、另一位操作AED,兩人合作無間,孩子們大聲為爺爺打氣。

 

學CPR+AED,想成為部落守護者

 

「一下、兩下、三下、四下……」一位泰雅族爺爺採高跪姿、膝蓋與肩同寬,以掌根按壓CPR,孩子們大聲有節拍地算著節律次數。

 

「手不能彎、不能停、按壓深度5公分~要壓得快~每分鐘100至120下,一秒要2下~」來自振興醫院的急診醫師田知學一口氣提醒6個指定。田醫師口氣好急、彷彿重現了生死瞬間的急救現場,初次學CPR+AED的爺爺顯得有些慌張,孩子們連忙打氣:「爺爺~爺爺~手不要抖。」

 

「開啟電源,解開病患衣服,撕下電擊片~」第二位爺爺打開AED,依照語音操作,此刻,手忙耳朵也忙,然而兩位初次學做AED的泰雅族爺爺按「聲」索驥居然也順利把「叫叫壓電」急救步驟完成了。

 

下著颱風雨、地上是斷竹,都不能阻擋揹起安妮與AED教學機的田知學醫師與中保CPR+AED團隊前進復興鄉。

「CPR+AED很簡單吧!?」田知學醫師問道,孩子們異口同聲說:「一下就學會了。」曾對自己許下「希望偏鄉到處都有AED,原鄉人人都會CPR」的田知學醫師,把這個職志當成夢想,2017年10月找到有志一同的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團隊,700多個日子來一起往深山裡鑽,從南投信義鄉、花蓮秀林鄉、南投水里鄉等地,一個發願一項使命,促使田知學醫師與基金會團隊們即使在8月24日至25日白鹿輕颱登陸台灣時,仍不願停下前往復興鄉的腳步。

 

 

 

在台7乙易坍路段實行管制,落石斷枝隨時都可能砸下,路況有些驚險,車隊只能疾行而過。

當天早上六點半,田知學醫師與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團隊在振興醫院宿舍前會合;七點不到,就由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立偉電子副總經理陳柏全帶隊下,一行兩台車、六人隊伍、六組安妮與AED訓練機,浩浩蕩蕩地往桃園復興鄉前進,同行CPR+AED講師于宗平表示:「一旦取消,有太多單位要協調,急救觀念需要往山裡扎根,就把自己當大冒險家吧!」急救觀念行腳者的豪氣與勇氣,為兩天四場的CPR+AED教學揭開序幕。

 

8月24日、25日逢白鹿颱風登台,急診醫師田知學與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CPR+AED團隊依然挺進桃園復興鄉,在雨聲、風聲、AED節律聲,聲聲入耳的陪伴下,一連四場分別在巴陵活動中心(上排圖)、義盛教會(下排圖左起)、溪口教會與光輝教會,與部落民眾分享CPR+AED技巧。

 

由立偉電子副總經理陳柏全(左四)帶領,每位CPR+AED隊員都是急救教學團隊的扛霸子:左起為于宗平、鄭怡柔、郭蕙翎、溫玉文、陳奕強。

 

談及颱風天上山的心情?已成為許多部落學子偶像的田知學醫師帶著嚴肅語氣說,「心情很忐忑,我是急診醫師,平日再三強調安全,若沒有把自身安全顧好、做好示範,又如何教導別人安全急救呢!」

 

復興鄉有60多個部落,大多是泰雅族人,其中巴陵活動中心所在地的上巴陵是復興鄉中AED密集度較高的地方,數量也不過三台,車程最快30分鐘,由此可見,多數鄉民族人距離最近AED的車程都超過黃金救援4分鐘,有族人笑稱:「人救不如自救、除救護車外更需要AED。」人人都會CPR的急救技能顯得格外重要。

 

田知學醫師希望全台偏鄉建置AED的步伐能更快一點。

 

義盛教會的孩子們對AED+CPR很感興趣。

有危機意識的族人不少,在巴陵活動中心、義盛教會、溪口教會與光輝教會舉辦的四場AED+CPR課程中,兩天總共吸引了161位民眾前往聆聽,90分鐘課後最多反饋的關鍵字就是「手好痠」。

 

田知學醫師一再強調急救的重點器官在於腦、心、肺,只要缺氧4分鐘就可能腦死,而心或肺只要其中一個不運作了,人就會死亡,施行CPR就是讓心臟重新跳動、肺部啟動呼吸,及時使用AED電擊則可讓心因性猝死的病患有機會回到正常心跳,就讓猝死病患可能起死回生。

 

擔任義警的達訝(左),特地在颱風天前來學習CPR,還笑說自己是田知學醫師(中)的粉絲。

 

在巴陵活動中心第一場CPR+AED教學課程中,就來了一位年約60歲名叫「達訝」的泰雅族大叔,復興鄉遊客眾多,常發生山難,達訝憑藉著夜間辨識山路的好本事,成為當地義警一員,只要有山難,他便會跟著搜救隊入山,碰過不少急救驚險事件,但一生中還沒用過CPR+AED救過人,這次想藉著課程增進自身急救能力。達訝說:「我去『夜市』裡遇到事故,若真的需要做CPR,會記得田醫師今天說的『壓』(CPR)就對了。」他口中的「夜市」正是族人口中入夜後伸手不見五指的山林。

 

義盛里里長王曉貞認為復興部落很需要AED。

 

義盛里里長王曉貞也說出了偏鄉部落渴望CPR+AED的心聲:「部落中有許多長輩,CPR+AED對我們來說很重要,我就曾親身經歷兩次族人發生心肌梗塞的變故;第一次是里長室同仁、第二次是烏內教會的牧師,很不幸地前者沒救回來、後者因為有人在四分鐘內施做CPR,牧師幸運被救回。兩次生死震撼讓我深深體會到部落中需要AED器具與CPR課程,因此積極向衛生所申請,促成這次CPR+AED的教學課程,未來我會努力爭取更多AED設備。」

 

 

在講師陳奕強(左)的指導下,任職復興鄉衛生所的荷外哈告(右)認為CPR+AED的技巧需要不停的練習。

 

專業講師郭蕙翎(右)細心地指導民眾使用CPR+AED。

 

除了CPR急救技巧,田知學醫師拿著小安妮示範,當小Baby停止呼吸時,所使用哈姆立克的急救技巧。

 

王曉貞里長的憂心,正是多數偏鄉的縮影。全國有58個原鄉鄉鎮、748個原住民部落,約56萬人口,占全國人數達2.4%,但有AED的偏鄉少得可憐,來自南投信義鄉布農族的田知學醫師感同身受,今年被延攬為衛福部原住民健康諮詢委員會的委員後,便積極爭取偏鄉AED的設置。

 

經過一年半努力,今年6月30日,田知學醫師與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聯手演出「信義鄉都有AED」的夢幻戲碼,完成了南投信義鄉13鄉鎮的AED建置,小小的里程碑振奮了所有人,也讓田知學醫師肩上擔子更重,並直言:「原來良善那麼有力量,這條路行得通,所以要和團隊繼續走下去。」她發願:「未來我計畫一個月走訪一個偏鄉。」聞言,一旁同在「熱血同溫層」中保講師們七嘴八舌討論下一步,「去司馬庫斯啦、烏來比較近還沒去過啦⋯⋯」「我覺得要發好寶寶卡,每去一個偏鄉就發一張(眾人笑)⋯⋯」彷佛集滿700多個偏鄉拼圖是件容易的事。

 

對於擁抱偏鄉,田知學醫師溫柔又堅定地說:「我不會停下來。」跟隨田知學醫師的執行「前進偏鄉・齊心共照」計畫的中保團隊大隊長副總陳柏全,與成員郭蕙翎、于宗平、陳奕強、溫玉文、鄭怡柔二話不說揹起安妮與AED教學機,邁開越過另一個山頭的腳步也更堅定了。

 

「走~下一站原鄉!」揹著AED+大小安妮教具的田知學醫師、中保團隊大步走向原鄉的腳步不會停歇。

 

讓胡瓜一秒學會!「好辣」美女醫生走入偏鄉教「救命神器」

「你們的夢想是什麼?」急診醫師田知學大聲問南投水里國中的488位師生,這是她到部落偏鄉推廣AED(自動體外心臟除顫器)的開場白。五官立體、個子嬌小的田知學醫師不論順境或逆境,從不放棄實現夢想的可能,尤其她成為電視節目固定醫師班底後,某次發現主持人胡瓜未經彩排就學會CPR+AED,起心動念想推廣急救術,從此走入偏鄉、推廣AED操作與教會每個人都熟悉CPR就是她現在追尋的夢。

 

前進南投水里,教授488位國中生AED+CPR

 

大概是骨子裡永不放棄的樂觀基因,現任振興醫院急診室主治醫師、來自布農族的田知學醫師,無論什麼身分、什麼崗位,她總是問自己「我還能做些什麼?」2016年從旅美歸國回到台灣的她,成了電視節目《醫師好辣》的固定班底,不斷思考除了醫師本業,她還能有什麼正面回饋嗎?碰巧某次急救主題,節目主持人胡瓜未經過彩排就可經由引導而完成使用AED,讓她意識到操作AED實在太簡單了,加上原住民的身分,激起她要到資源貧瘠的偏鄉做急救教育的念頭。

 

田知學醫師耐心指導學生一步一步操作AED與實行CPR。

 

田知學醫師是電視節目的班底,曾教主持人胡瓜與來賓CPR與AED急救步驟,當時的教學器材就是立偉電子提供的。(田知學醫師提供)

 

田知學是急診醫師,經常在生死之間拔河,深刻感受急救的重要性,因此利用看診空閒時間前往偏鄉推廣AED。(田知學醫師提供)

 

田知學醫師是位急診室的美女醫師,樂於推廣偏鄉CPR+AED教學。(田知學醫師提供)

 

 

聯手中保基金會,要偏鄉住民人人都會CPR+AED

為善要人知,好事才能更快普及。只要有機會,田知學都主動爭取在節目推廣AED的急救觀念,也吸引了立偉電子同集團的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主動響應,攜手一起以南投信義鄉為起點,到原鄉推廣CPR教學與使用AED。田知學醫師說,部落醫療資源不足,遇到緊急狀況叫了救護車到深山,早已過了黃金救援時間,「我很感謝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不論是提供教材、安妮,或是出動教官支援,可以讓大家更充分了解AED。」

 


田知學醫師帶領同學學習AED操作。

 

 

12位教官大陣仗,同學們躍躍欲試「叫叫CD」

 

「叫叫CD」「叫叫CD」操作口訣簡單又好記,同學們個個躍躍欲試,呼叫病人、叫人報案、找AED、胸部按壓實施CPR、開電使用AED,田醫師與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12位教官引導大家一步驟一步驟完成,水里國中同學們馬上就會了。田知學醫師表示急救的重點在於腦、心、肺,只要缺氧4~6分鐘就可能腦死,而心或肺只要其中一個不運作了,人就會死亡,施行CPR就是讓心臟重新跳動、肺部開始呼吸,及時使用AED電擊則可讓心因性猝死的病患有機會回到正常心跳,就讓病患有機會起死回生。而且AED輕巧方便攜帶,即便不是醫護人員也都會操作,她希望透過教導急救常識,人人都會操作AED實施CPR,能在日後遇到緊急狀況時,降低猝死的死亡率。

 

 

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出動12位專業教官親自示範CPR急救。

 

AED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操作口訣「叫叫CD」相當簡單。

 

 

呼籲企業捐贈AED,為偏鄉急救

在推廣過程中,田知學醫師也開始幫原鄉申請AED,她希望未來信義鄉增設13台。「有時候只能跟當地居民表示,你們應該過幾個月後就會有機器,也希望在還沒有機器的時間裡都不要發生意外。」這讓田知學醫師最感到難過。她更直言,其實不管是城市或是偏鄉,AED數量都遠遠不夠,申請需要層層審核,過程複雜耗時緩慢,較好的方式是政府直接配發,然後她可以做教學。而不少企業喜歡捐贈救護車,但是救護車上一定需要配備AED,她更呼籲企業捐贈AED,是更快速推廣普及的途徑。

「我會CPR+AED!我願意救人」田知學醫師驕傲地這麼說,如果你願意,一起來學CPR與AED吧,也許有一天你也可以成為別人生命裡的天使。

 

 

在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教官的指導下,同學們都快速學會AED。

 

田知學醫師(中)與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前往水里國中推廣AED,演講內容生動活潑,吸引了全校488位師生熱情參與。

 

水里國中生CPR+AED心得分享

 

 

水里國中一年四班董淮綾:

媽媽是護理師,但較少聽聞媽媽在家談及急救的狀況。這次田醫師示範CPR+AED時特別有臨場感,比演戲還逼真,讓我更容易感受到急救時的緊張感,而且真的遇上突發狀況也不用害怕,持續按壓1分鐘很費力,我覺得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保持氣力,等待救護車救援。而且受到田醫師勵志故事激勵,我未來想當作家或護理師。

 

 

水里國中二年二班張政熙:

擔任班長的張同學,這次受到田知學醫師的鼓勵,未來要更積極追逐夢想,以後我想當一個律師。之前爸爸曾在尖石發生溺水的意外,幸好被某位原住民施作CPR救回性命,基於受之於人,有能力時更要回饋給他人的想法,所以這次很認真學AED,發現操作真的非常簡單,現在我也會救人了。

 

 

水里國中二年二班陳品璇:

陳同學擔任班上副班長的職務,平時樂於助人,所以希望學會AED,若碰上緊急狀況,可以去救人,AED操作真的很簡單,但CPR過程中,判斷按壓心臟的正確位置最不容易,而且找對心臟位置後,還要持續按壓1分鐘以上,是我覺得最困難的地方。

 

偏鄉更需要急救神器!信義鄉百位原住民一起學AED,打造安心部落

台灣整體醫療資源充沛,然而偏鄉部落醫療資源相對不足,遇有緊急狀況,救護車往往需要一小時以上才能到場。為讓偏鄉部落居民更重視生命安全、搶救黃金救援時間,南投縣衛生局、南投縣信義鄉公所與振興醫院急診醫學專科田知學醫師(同時具南投縣信義鄉布農族原住民身分),與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齊力,共同推動「前進部落、齊心共照CPR+AED推廣活動」,希望透過這活動拋磚引玉,呼籲更多社會大眾、善心企業或個人重視偏鄉醫療資源問題,以實際行動支持建置偏鄉公眾AED,達到「人人都會CPR、處處都有AED」的目標。

 

南投縣衛生局、信義鄉公所與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推動「前進部落、齊心共照CPR+AED推廣活動」,大小朋友認真地學習AED操作。

 

前進信義鄉,大小朋友一起學CPR、AED操作

 

南投縣信義鄉公所指出,這次在信義鄉共舉辦三場次的CPR與AED推廣教學課程,已在10月16日與17日圓滿結束,原本預期三場報名人數為150人,但民眾反應熱烈,共超過250位民眾參與。看到很多原本不具急救常識的民眾,經過90分鐘的CPR與AED實作教學後,都能認識CPR+AED與基礎的急救觀念,讓居住環境變成安心部落,相信日後遇有緊急狀況,更能降低急重症疾病誘發的憾事。

 

南投縣衛生局非常支持本次活動,特別指派專人到場指導,希望南投縣全鄉部落均能完成AED設置,活動結合村里辦公室、社區發展協會、文化健康站、中小學單位,獲得部落鄉民普遍認同積極參加,除能帶動更多社會大眾、響應衛生福利部CPR+AED推廣及安心場所認證,更預計年底前可獲得補助資源挹注偏鄉部落建置AED。

 

南投縣政府衛生局、信義鄉公所與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合作「前進部落、齊心共照CPR+AED推廣活動」,民眾報名超過預期,三場共超過250人參與。

 

學會自救&救人,把握黃金救援時間

 

田知學表示,根據近年統計資料顯示,全台平均每位醫師照顧433名民眾,但在台灣的55個原住民鄉鎮地區中,平均每位醫師要服務超過千名以上的民眾,這些原鄉的醫療資源又分配不均,以急救利器AED(心臟自動電擊器)為例,依照每10萬人口裝設AED的密度來看,台灣目前是44.5台,但比不上日本(約393台),遑論是身處醫療資源相對不足的偏鄉地區。

 

資料統計,遇到患者心跳停止時,如果什麼都不做每一分鐘的存活率就會降低10%,若能在發生心臟驟停時前四分鐘即時施作CPR及搭配AED,存活率可有效提升,因此呼籲民眾遇到特殊意外,不要慌張把握黃金救援時間,善用CPR與AED就可以救人一命。

 

經過90分鐘的CPR+AED訓練課程,讓現場民眾了解遇到心臟驟停時,應如何施救。

 

中保關懷偏鄉不落人後,讓愛心更普及

 

此次CPR與AED訓練推廣執行單位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是中興保全集團有感於高齡社會衍生的醫療資源與照顧資源不足與不均,為了善盡企業社會責任,在2005年成立的,除長期關心全台弱勢與獨居長者的醫療照護問題,並持續在全台各地積極推廣CPR與AED衛教觀念,深感於偏鄉部落醫療資源不足與不均,協同田知學醫師共同辦理這次活動。

 

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目前有40位成員具有專任法定急救講師資格,領有EMT(緊急醫療技術員)初級與進階資格、專業護理師等,累積救護相關證照超過70件。中保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指出,為了做好CPR與AED教育訓練課程,不僅具有急救資歷的講師充足,教具也相當充分,完全符合政府公告的每場師生比(師生比為1:10)與教具比(教具比1:5),每年開辦的CPR與AED訓練課程均有100場以上。熱心公益企業或個人可捐贈AED,讓愛心及早施行更普及,讓更多偏鄉部落能成為安心場域的涵蓋範圍,一同創造更安全安心的生活環境。

 

「前進部落、齊心共照-CPR+AED推廣活動」,邀請兼具南投縣與信義鄉布農族原住民身分的振興醫院急診醫學專科田知學醫師主講。